上一期為大家闡述了精益車間管理工作開展時,對于人員方面的主要的任務內容,其中包括了:完善組織,合理生產、優化管理制度、強化員工能力和加強執行力。接下來,優制咨詢繼續圍繞精益車間管理的主要任務內容為大家進行總結:
1.技術的革新與進步
精益車間管理目的是要保障高質量、全面完成企業下達給車間的生產任務。那就需要配備相應的硬件和軟件:需有計劃地進行大規模的車間布局規劃,同時進行相應的技術改造,用新布局來替代原有的傳統式布局,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造老設備,合理有效地計劃、組織和控制車間的生產技術經濟活動,使精益車間的布局設計、所生產的產品和采用的工藝方法、機器設備在技術上是先進的,在經濟上是合理的。從管理與技術上保證車間提高生產效率與減少浪費,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2.設備保全
機器設備是制造過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精益車間的管理活動中,機器設備的保全工作也是關鍵工作之一。因為要保障車間生產任務的完成,就要不斷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建立科學的設備使用、保全制度,監督設備使用狀況,定期組織設備的保養與維修,不斷加強設備和工具管理,防止設備和人身事故,保護工人身體健康,實現高產、穩產、優質、低耗和安全生產。
3.加強核算
精益車間要做到單件流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的所有物料都處于快速流動狀態,所以才有:車間是企業內部的一級核算單位的說法。而精益車間的核算不僅僅只有物流的核算,從宏觀分為:技術核算、統計核算和經濟核算三個部分。一個企業能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車間的生產經營效益,而生產經營效益只有通過核算才能有效地反映、控制和監督。
加強精益車間核算工作,也是加強對精益車間生產過程中的細節管理,只有全面掌握了各細節的差異、波動和趨勢,才能對車間各方面的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使車間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4.建立車間標準化管理體系
精益車間的管理應以科學的、標準化的形式開展,而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是以圍繞車間的指標為中心,按照各指標維度的達成為目標,實施的各種精益車間標準化的管理方式。最終,根據精益車間管理所要解決的問題和要達到的目的,建立起一組能充分反映目的、衡量結果優劣的評價方法。
5.利潤為導向
精益車間的主要工作是生產產品,而生產制造最終的結果是以利潤為導向。精益車間管理系統的分析和評價,是以價值為標準來評定的,即以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投入產出之比來衡量的。車間管理系統的評價,主要是從利潤這一角度來評價,即對收益和費用進行綜合考慮。評價以模型為基礎,通過數學分析,以利潤的大小來衡量。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