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期為大家介紹了關于精益車間生產管理活動推行的原因與前三大步驟,本期優制將繼續對精益車間生產管理的四大步驟進行總結:
精益車間生產管理的四大步驟為:示范、建章、人才、全員。
全員參與,全面推廣
精益車間生產管理的活動可以逐步開展,但是項目階段和部分區域的精益項目改善成功,并不代表一勞永逸。倘若不全面并深入地開展精益車間生產管理活動,結果只有維持階段現狀或進度甚微。甚至稍不留神,很有可能幾年的試點示范成效可能毀于一旦。而一旦出現倒退地情況,想再次激發員工將十分困難。
精益車間生產管理活動的深入開展,必將由點到面地涉及到企業內、外的全方面:
企業內部將涉及到:營銷與研發。
所以筑建產銷協同模式,進行客戶段需求預測管理,就勢在必行。最終確保加工制造端:在產即是客戶所需,客戶所需一定在產。
企業的銷售端應將精力放在客戶端的需求確認上,客戶的需求預測可能永遠都不會100%準確,但這不影響大家向:提高數據預測精確性的方向而努力。客戶需求的預測偏差越大,生產計劃相應的也就會不準確,精益車間所推崇的JIT、單件流將無從說起,原材料、半成品品、成品的庫存將持續上升;
企業的研發端應加強研、產協作,改善產品的開發流程,從產品源頭開始優化。因為:產品的質量是設計出來的,不是加工與檢驗出來的,這是由產品的標準化、模塊化所決定的;同時,產品的成本也是設計出來的,不是采購找出來的,這是由產品的基礎設計和材料可供應性所決定的;另外,產品的加工效率也是設計出來的,不是培訓員工出來的,這是由產品的可制造性所決定的。
企業外部將涉及到:供應商。
著名管理專家馬丁?克里斯多弗曾說:市場中僅有供應鏈,沒有企業;真正的競爭不是企業之間的相互競爭,而是供應鏈之間的相互競爭。所以,企業對外需要開展精益供應鏈管理,與供應商成為真正的合作伙伴關系,全過程地評審采購的成本,重視質量與交期,提高供應商標準,進行準入、考核和劣汰等一系列的管理。
對于認可的供應商,需及時將相關的客戶需求預測信息,按產品線分解為物料需求信息,向供應商反饋,提升供應鏈總體協作觀念,降低牛鞭效益。
另外,精益車間的變革不僅是企業個別部門的工作,還需其他服務或資源供應等類型的部門,同樣開展精益車間的改善活動。讓精益車間生產管理項目在企業內部全面而深入地開展,促進企業真正做到效益最大化。
在開展精益車間生產管理的活動中,大家要積極利用文化的力量,將精益車間的變革成果轉化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讓精益車間的變革成效能夠固化,長期、穩定地推動企業的不斷發展,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文章說明:本文來自網絡,感謝作者,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客服處理。感謝您對優制咨詢的關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