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計劃是生產的核心,如果生產計劃的制定不合理、執行不順利將極大影響產品的生產和交付,因此,從生產和物流方向進行精益車間改善是很多企業需要開展的工作。
精益車間的生產計劃要圍繞滿足客戶要求的三要素“交期、品質、成本”而制作,同時為使企業獲得適當利益,而要針對生產的三要素“材料、人員、機器設備”做出準備、分配及使用。
精益車間生產計劃的任務:
1、要保證交貨日期與生產量;
2、使企業維持同其生產能力相稱的工作量(負荷)及適當開工率;
3、作為物料采購的基準依據;
4、將重要的產品或物料的庫存量維持在適當水平;
5、對長期的增產計劃,作業人員與機械設備補充的安排
制定精益車間生產計劃時遵循以下方式開展:
1.依據生產計劃,決定“月”別生產計劃;
2.依據基準日程,決定產品開工及完工日;
3.確定個別制程的標準加工時間;
4.依據制程資料及機器/人工負荷,決定各制程開工及完工時間;
5.以生產日程表,明確產品開工及完工日;
6.以作業日程表,明確作業/機臺別開工及完工日;
7.確認日程計劃的前期生產準備;
8.必要時,調整/修訂日程計劃。
制定精益車間日程計劃時要從以下的考量點為出發點:
一、以客戶要求為中心來確定:
1、按客戶要求交期的先后順序;
2、今后的銷售預定或出貨預定做比較,必要的產品先安排。
二、以生產效率為中心來確定
分類組合要生產的產品,以連續生產來考慮,把準備/輔助時間降到最低。
在確認①作業本身需要多少時間?②各作業必須在何日開始?在何日完工?這兩項基本條件后,其要點是:
1、能力的保證;
2、對緊急生產量及作業的對策;
3、對計劃變更的考慮及貫徹;
4、日程計劃實施部門的工作計劃;
5、與銷售、研發/生技、資材等相關職能部門的合作。
即使制定了通盤考慮的精益車間生產計劃,然而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各種異常因素,因此有必要制定生產計劃異常因素的應對措施。
所謂的生產異常,是指因訂單變更、交期變更及制造異常、機械故障等因素造成產品品質、數量、交期脫離原先計劃預定等現象。
首先要把握生產的異常,可以通過以下機制的開展實現對生產異常的把握:
①建立異常情況及時呈報機制;
②由生產實績與計劃預定對比以了解掌握;
③設定異常水準以判斷是否異常;
④運用目視管理以迅速獲得異常信息;
⑤設定異常表單以及異常報告機制;
⑥會議檢討,以使異常問題凸顯;
⑦定期對生產資訊進行統計、分析,以期發現潛在的異常。
當發現生產異常后,要及時對異常做出反應,如:
①訂單內容不明確或訂單內容變更應及時反應或修正;
②交期安排或排期異常,應以聯絡單等及時反饋至銷售或生產管理部門;
③生產指令變更,應以生產變更通知及時提出修正;
④當生產中的異常,已影響品質、品質或達成率時,應立即發出異常報告;
⑤其他異常,如故障、待料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時,應立即發出生產異常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