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車間的質量管理:如果談到專業開發設計,肯定沒有研發的能力厲害,只是懂個大概;談到生產管理,肯定沒有生產的現場管理人員厲害;談到加工工藝等情況,相對地,沒有生產技術更專業;談到測試,工藝的同事肯定比質量管理熟。既然這么多不如人,那精益車間的質量管理人員的專長在哪里呢?術業有專攻,我們總歸要有強項,成為我們安身立命的資本。
品質人必備的基本能力或者素養有哪些呢? 精益車間的質量管理的專業技能就是安身立命之道,也是硬實力,我們這里不談,主要談一談精益車間的質量管理需要具備的軟實力:
1. 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憑品質人一方面的力量,是控制不好品質的。要做好精益車間的品質管理,就得得到公司管理層及全體員工的支持:全員參與品質管理----品質是制造出來的,而不檢查出來的。全員參與的意思,是公司所有人都要有質量意識,大家都要有不生產不良品,不從我這里流出不良品的觀念。
對于技術問題,拉上研發,工藝的人員,一起談如何解決。如果是生產管理方面的問題,就得找生產,拉上工藝研發的人員協助,比如:通過工藝,設計改進,避開生產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因為我們懂了一點技術了,我們可以對研發,工藝部門的改進方案有一個初步的判斷和方向。不管是培養觀察能力,還是為人處世的能力,敏感度是很重要的。也可以說是職業性質的敏感性,也是職業習慣。不管是與人溝通,還是分析問題,敏感度是發現異常和線索的條件。說話的語氣、講話的方式、溝通的方式等都需要適合特定的氛圍和場景,也要照顧他人的情緒和感受。
2. 系統思維和決策能力
識別風險使問題發生的概率及嚴重度得以展現,而決策就是將它和工廠的利益進行平衡,試想兩個精益車間質量管理的經典場景:
1)當產品出現問題,是返工返修還是讓步接收,抑或是整批報廢讓老板蒙受損失,臨時方案應該由哪個部門進行執行,后續如何跟蹤,如果出現嚴重問題如何應對;
2)當質量改進涉及到大量的成本投入,那么這些成本投入是否值得,產品價值的提升如何體現,面對質疑的聲音如何回應,而不進行改進的潛在風險又是否難以接受。
要有目標和底線思維,不能孤立地和靜止地看問題,要想到各個要素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并且要用動態系統的眼光去觀察和預測。系統思維的涵義比較廣泛,其實已經隱含了策劃能力,和過程方法比較像。其實“過程方法”就是哲學和管理的高度總結后的應用而已,只不過很多體系工程師和審核員沒有真正理解過程方法的內涵,更沒有用到實際工作中,導致過程方法的價值和作用被低估。
3. 持續改善
持續改進整體業績是企業永恒的話題,持續改進是精益車間質量管理的原則和基礎,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精益車間的質量管理者應不斷主動尋求企業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改進機會,持續改進企業的工作質量。這一項是一般比較容易忽略的。
無論一個企業是處于什么樣的狀態,改善都是永無止境的。而精益車間的質量人想要在公司質量工作中取得長足進步,甚至正確的心態面對質量問題,都需要我們樹立正確的改善認知和追求。千萬不要滿足現狀,在改善的方面,保持始終在路上的心態!
4.預防為主的風險意識
控制好品質,就得從源頭開始控制的意識。消防的宗旨:預防第 一,防消結合。做精益車間的品質管理,也要有這個預防的思想。
如果精益車間的品質管理從源頭開始控制,后面的事就輕松了。品質人員,經常會面對生產線上的一堆不良品,覺得力不從心,無助。這是由于,沒有在不良品生產出來之前就采取措施,杜絕制造出不良品。比如:研發的人設計出的結構不合理,導致后面加工,組裝困難。這種情況下,最后出現不良品也就是正常的。如果我們在批產前就卡住,擺出理由,或者以前的經驗,或者試產的數據,逼研發人員想辦法改設計,直到這個問題解決。這樣后面不產生不良品,大家是不是都輕松了?當然這個一眼看出問題在哪里,是要水平和經驗的。
5.措施跟蹤的閉環管理
我們經常發現,有一些問題,開會有了措施,但后面沒有落實,這種情況就是閉環管理沒有做好。所有談好的措施,要有負責人,并形成會議紀要發給所有的參會人員及部門經理,這既是責任的明確,也是對大家的制約。品質部的人要對這些措施有沒有落實,措施有沒有效果進行跟蹤。如果出現偏差,就要通告責任部門并抄送所有相關部門。這樣責任部門就有了壓力去做了。有人說:責任部門發現真的執行不了,怎么辦? 真的執行不了,由主持部門再召集會議,再商談新的方案。如此循環,就形成了PDCA的閉環循環。
6.數據分析、問題分析能力
好的分析能力需要具備觀察力、邏輯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主要矛盾、辯證法等能力或基礎。
用數據說話,是質量問題調查的最基本要求,所以統計和整理數據的也就成為精益車間質量管理的基本能力要求。有些時候,數據統計質量直接影響問題分析的方向,如果在數據統計環節出現錯誤將直接導致后續的數據分析和改善方向錯誤。
數據分析可以為我們為提供改進方向。比如通過歷史數據收集分析,找出問題主要癥結和改善方向,進而制定有關策略,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發現潛在的威脅,這樣便于集中精力解決突出問題達到資源的合理分配。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