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咨詢活動中有一個指標: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全稱是:設備平均失效間隔時間,它是指在正常運行過程中,系統從一個先前故障到下一個故障之間經過的預期時間。計算方式如下圖所示:
例如:一臺空壓機在10小時的預期運行時間,它運行了9小時(T1、T3、T5、T7),其中出現了3次故障(T2、T4、T6)耗時1小時。
MTBF=9小時/3=3小時 (設備故障恢復時間包含在故障時間中)
注:MTBF用于未預見故障,例行定期維護或例行預防性升級而停機耽擱的時間不在此范疇。
TPM咨詢活動的MTBF是衡量設備可靠性的關鍵指標,MTBF越高,說明設備的可靠性越高。MTBF指標可以幫助企業判斷設備在下一次計劃外故障發生之前可以運行多長時間。對于企業來說,MTBF指標可以作為衡量設備運行的管控指標,消除設備故障則是提升MTBF指標的必要手段,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關注設備技術的更新改造。
現代科學技術以及先進經驗的提現速度非常快,企業可以在推行TPM咨詢活動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對落后設備進行改造,在對設備壽命周期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設備維修,改變現有設備結構、加裝或更換新部件、新裝置、新附件等,改變原有設備的技術性能。這種措施的落實,MTBF指標會呈現出階梯式的提升,是改善設備可靠運行的技術手段。
2)設備風險管理分析及管控。
設備發生故障是有“先兆”或“風險因素”存在的,TPM咨詢活動過程將梳理出設備風險管控點并制定對策,可有效降低設備發生故障概率,繼而提升MTBF指標,主要從以下三項措施開展:
①功能阻礙因素分析形成點檢表。
設備風險管理需要風險評估,要對設備進行功能阻礙因素分析才能實現全面不遺漏,通過引導員工對設備三級構造(單位、組件、零件)進行分解繪制,可以讓員工深入了解設備構成,零部件的作用及損壞導致的問題,基于TPM咨詢活動對所有風險點制定的管控措施形成設備總點檢表。
②點檢表運行形成CIL基準書。
遇到故障及表現形式,在最短時間內與總點檢表對應,找出問題原因,制定措施,基于TPM咨詢活動的總點檢表運行情況輸出CIL基準書。
③做好CIL基準書的實施運行,開展少長短改善,實現自主保全。
CIL基準書需要落地實施,并通過“少長短”改善活動來持續優化TPM咨詢活動的CIL基準書條目,做到更加有效實用。
設備風險管理分析及管控,是實現設備可靠運行的重要手段,也是企業做好設備管理工作的有效抓手,可實現MTBF指標的穩步提升。
3)TPM咨詢活動的維修策略管理。
主要從技術、管理因素出發,對備品備件管控、維修響應、維修計劃實施、故障報告管理方面提供基準,實現設備維護檢修工作標準化,可有效促進MTBF指標提升和降低維修成本。可參照以下三項措施開展:
①備品備件管控。
備品備件質量關系設備使用壽命,會影響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和維修范圍,做好備件使用記錄,測算備件使用壽命均值,作為備品備件的采購參考;做好備品備件庫3S,備品備件分類儲存,并處于良好待用狀態,需要時可快速找到;TPM咨詢活動過程中實現備品備件分級管控,對備品備件進行分級(A/B/C),建立出入臺賬管控機制,保證備品備件充足、不積壓。
②維修響應及計劃保全實施管理。
基于以前維修時間周期和團隊運行情況,明確接到維修指令的響應時間要求,提高維修前的準備度,有效節約維修時間;TPM咨詢活動的保全計劃實施驗收機制建立,對預防保全的設備設施提前做好維護保養,減少緊急保全次數。
③故障報告管控。
故障發生后應急措施非常重要,需要快速果斷,防止故障影響擴大或引發次生事故,所以故障上報及處理需要程序標準化,可建立TPM咨詢活動的應急預案定期演練來提升響應速度和流程;要基于故障發生情況及時建立設備履歷冊,將故障發生時間、故障部位、故障發生原因、應急措施、故障原因分析及改善預防措施等信息錄入,為后期故障預防提供參考意見。
參照以上措施進行開展,可以有效提升設備運行質量,提升設備可靠性管理,提升MTBF指標,保證生產的正常運行。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