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M繪制中,如何改善價值流的7個準則:
準則1:按照節拍時間生產;
準則2:盡可能創建連續流;
準則3:在連續流程無法向上游擴展時,建立超市控制生產;
準則4:將客戶訂單計劃只發到一個生產工序(定拍點);
準則5:在定拍工序,實行均衡生產;
準則6:持續向定拍工序下達小批量生產指令;
準則7:在定拍工序的上游,開發“每天生產每種零件”的能力(并持續改善到每班,每小時,每個托盤生產不同產品)。
VSM繪制中,有以上7個準則,可以幫助分析人員進行分析與優化。接下來,本系列文章將分析7準則,希望能通過該系列文章對VSM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本文將詳細分析準則1中的生產節拍。
【生產節拍的起源】
生產節拍是由Takt Time翻譯而來,一般縮寫為TT。其中Takt為德語單詞,表示像音樂節拍那樣準確的間隔時間。最開始是德國飛機制造工業使用的一個生產管理術語,指把飛機可移動到下一個生產位置的時間間隔,常被稱之為產距時間,后來被豐田廣泛應用,并后續推廣至豐田公司的所有供應商。
【生產節拍的計算】
節拍時間的目的是把生產與客戶需求匹配,用于控制廠內生產的步調,并平衡每個制程以達到連續流動,理想情況是生產步調與銷售步調一致。由于生產節拍的特點是與客戶需求直接相關,因此節拍時間是由客戶決定,而不是企業內部自然產生。
根據客戶需求和工廠可用時間可計算出客戶的生產節拍,即TT:生產節拍=計劃工作時間/客戶需求
其中,計劃工作時間是企業生產的計劃工作時間,排除休息時間和所有預期停工的時間,如停機、換模、交接班、維護等。
例如:某企業的產品,客戶需求為300000件/月,生產線每月生產30天,3班生產,每班8小時,其中每個班次的吃飯午休為1小時,則:
計劃工作時間=30*3*(8-1)*3600 =2268000秒
生產節拍=2268999/300000=7.6秒/件
因此,為了滿足客戶每月的需求,企業需要每7.6秒生產一件。
【生產節拍的選擇】
由于生產節拍的特點是與客戶需求直接相關,那么當客戶需求發生變動時,企業需要制定不同的T/T以靈活應對,而不是建立庫存以補償客戶需求波動,因為從精益的角度去看,建立庫存會造成更多的浪費。那么,企業生產節拍如何靈活應對呢?我們可以通過如下案例進一步解釋。
例如:某企業的產品,客戶需求是500000件/季度,企業每天2班生產,每天20小時,但每月的計劃工作天數可為21天,也可以為26天,因此有兩種方案可以計算生產節拍:
方案1:按21天/月計算,生產節拍是:
(20/2*3600)/(500000/3/21/2)=9.1秒/件
方案2:按26天/月計算,生產節拍是:
(20/2*3600)/(500000/3/26/2)=11.2秒/件
根據工作天數的不同,兩種方案的生產節拍分別為9.1秒/件和11.2秒/件,當企業選擇哪種節拍時,要依照企業實際生產狀態進行。
假設企業大部分生產制程的生產循環時間(Cycle Time)大于9.1秒,而只有少部分制程大于11.2秒,如果按方案1安排生產,大多數制程無法滿足客戶需求,那么將面臨很大現場改善及資源調配的壓力。如果按方案2安排生產,當前只需調整少數幾個制程便可以達到客戶需求,那么這樣改善壓力及資源調配壓力較小。
綜上所述,企業需要根據客戶需求,制定生產節拍,根據自身生產情況,選擇合適的生產節拍,既能保證按時交貨,又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資源去改善,從而避免給自身造成過多的資源的浪費。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生產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