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益咨詢中,要有效解決產品質量問題特別是復雜的復雜產品質量問題,最重要、最關鍵的工作是:找到導致質量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再利用合適的工具如魚骨圖、why-why方法找到導致問題的潛在原因后,接下來就是在找到的潛在原因中確認真正的原因也就是根本原因了。然后,再如何確認根本原因這一個重要的環節,筆者在輔導精益咨詢項目時,發現很多企業的現行做法也是非常薄弱的,要么是沒有事實和數據而僅僅是用經驗判定真正的原因,要么是雖然用到數據,但是邏輯確不嚴謹、不完整。根本原因確認工作非常重要,如果驗證的不正確,那么對策方向就錯了,改善的效果也就無從談起。那么,精益咨詢中要如何才能有效確認根本原因呢?要有效的確認根本原因,首先需要對根本原因的定義有清晰的理解,理解根本原因的分類,要掌握和遵循根本原因的確認流程和要點。
筆者上一篇文章分享了精益咨詢中根本原因的定義和根本原因的分類,在本篇文章中,筆者將和大家分享精益咨詢中根本原因確認的流程和要點。
標準類根本原因確認的流程和要點
1.明確需對比的標準條件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知道根本原因的確認原則為對比,則對比原因在不同條件(狀態)下結果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如果存在顯著差異,則此潛在原因為根本原因,如果不存在顯著差異則非根本原因。因此對于標準類潛在原因,首先我們需要明確需進行對比的標準條件,要進行對比,則條件需大于等于兩個,在進行的對比的條件中,其中一個條件為當前正在使用的。如想要證明熱封溫度是否影響封口不良的根本原因,則我們需要對比不同的溫度設定,其中一個溫度設定為當前正在使用的。
2.明確對比的結果
明確對比的條件后就是確定對比的結果了,這個結果是可測量可觀察的。對于產品質量改善來講,這個結果往往是不良出現的比例。
3.明確需收集的數據量
數據量是不同條件下需收集的產品數量,為了能夠得到準確的結論,樣本量是越大越好。但是數據量越大成本也就越高,對于數據量的計算可用統計學方法,大家也可以參考筆者推薦的經驗方法:合適的樣本量為使得出現的不良品數量大于等于5個。
4.收集和分析數據
按照前面既定方案收集不同條件下的結果數據,并利用合適的圖形工具如層別法對數據進行分析。
5.做出結論
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做出對潛在根本原因判定的結論,這個結論為:是根本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或者是無法驗證。
精益咨詢中異常類根本原因確認的流程和要點
異常類根本原因在按照上述的步驟開展驗證之前還需要進行存在性證明,所謂存在性證明是通過現場觀察和歷史數據分析等方法證明該異常類原因存在與否,如果不存在則可做出此潛在原因不是根本原因的結論,如果存在則遵循上述根本原因確認的流程和要點開展確認。
總結
精益咨詢中驗證根本原因是質量改善特別是復雜質量問題改善的重要環節,只有找到了真正的原因也就是根本原因后才能對癥下藥制定對策進而改善問題,對根本原因的定義有清晰的理解,理解根本原因的分類,掌握和遵循根本原因的確認流程和要點能夠使得我們更高效的確認根本原因。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