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組建設咨詢過程中,有對人的行為進行分析,其中積極主動,作為區別依賴型人格和獨立型人格的關鍵指標,是最基礎也是必備的技能。
怎樣才能區別出積極主動呢?比如:風和日麗時就興高采烈,而陰云密布就無精打采,這種表現是受到了外界條件的制約,有意或無意的被外界條件所控制,其實是被動接受的選擇,而真正積極主動的人是心中自有一片天地,無論任何天氣都不會產生影響,真正的積極主動能夠擺脫對環境和他人的依賴。
班組建設咨詢活動中如何幫助我們提升個人積極主動技能呢?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打破原有慣性,創造自我空間。在刺激和行動之間,選擇的自由是最大的空間。在我們平時受到了刺激,會有慣性反應,常見慣性反應會有以下三種情況:
①我生下來就這樣(基因決定論)
②小時候爸媽就是這么對我的,所以我也應該這么做(心理決定論)
③外面環境就這樣,所以我得這么做(環境決定論)
這三種決定論其實都是責任外推的表現,都是從刺激直接到反應的慣性過程。而積極主動最關鍵是在刺激和行動之間,有一個自主選擇的空間。而這種選擇是要打破原有慣性,選擇換一種方式來看待這件事情,這個空間就會形成。
二、積極主動取決于自身價值的驅動。假設一個場景,如果我們被毒蛇咬到,我們是先追蛇呢?還是先自救呢?相信我們都會選擇自救而放棄追蛇。但回想一下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是多少是“追蛇”行為呢?比如:因為不喜歡某位老師而導致偏科;因為不喜歡某個領導,所以他安排的事情都不用心去做;因為體育場離家很遠,所以放棄了鍛煉等等。而真正積極主動的人理智會戰勝沖動,能夠慎思決定,明確價值觀來作為行為內在動力。真正積極主動的人都有獨立完整的價值體系,會為自己的價值去選擇行走自己的每一步,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體現。正如羅斯福夫人說“這個社會誰也不能傷害你,除非你同意”,就是這個道理。
三,積極主動會把精力放在影響圈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關注圈,比如子女、健康、股票、事業、國際形勢等等,但關注圈內的事物有些可以自己掌控,有些超出個人能力范疇。通常慣性會把焦點放在了關注圈,這也就使自己的行為受制于外部條件,自然就不會主動采取措施來應對外界變化。比如:很多家長監督孩子寫作業,孩子不認真寫就開始發脾氣、埋怨等各種情緒表現。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把焦點放在關注圈,而積極主動的人只會專注于“影響圈”,他們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監督孩子學習時,自己不看手機,自己也在學習,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這種能量是積極的,也能使影響圈不斷擴大??鬃釉弧熬忧笾T己,小人求諸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班組建設咨詢過程中,積極主動在執行層面是有難度的,需要克服思維定勢和習慣的約束,就如宇宙飛船擺脫地球引力一樣,剛開始升空花費的能量比升空后幾十萬公里花費的能量都多,所以需要強大的意志和持續的堅持;但積極主動的改變是可觀的,一旦養成習慣,會讓你不斷突破自己,找到更廣闊的空間。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