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線要保證整體效率,必須保證人員安定、物料安定、設備安定、品質安定。而其中生產線經常性缺料是流水線的典型問題。在精益生產咨詢過程中,流水線上我們常發現這樣的問題:生產線上的某種物料用盡了,生產線員工等待物料配送,或者由產線的員工離崗區配料區領料,而造成其他員工有等待停線;另一種情況是生產線為了減少缺料,將物料在工位旁邊堆放的很滿,導致物料較多在制品數量大量增加,或者使用很大的容器盛放更多的物料,這樣生產線缺料的情況減少了,但因為堆放物料員工需要轉身或者走動拿取物料,盛放的容器大,員工無法快速拿取物料,這樣造成了大量的動作浪費。諸如以上的情況都是因為物流配送規劃不合理造成的顯性和隱性的浪費。
精益生產咨詢過程中,要解決這些浪費就要進行合理的物料配送規劃,這對車間流水線的效率和車間在制品的控制非常重要。物料配送的目標是準時生產(JIT),即以正確的時間、正確的方式、正確的路線、把正確的物料送到正確的地點,每次都剛好及時。精益生產咨詢的精益物料配送機制規劃是一個綜合性的項目,旨在優化生產線的物料流動,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庫存成本。
要做好物料配送規劃和改善需要從以下幾個維度考慮:
一、物流與信息流的拉動方式
1. 物流拉動方式:
物料拉動的方式有很多種,常見的有卡片拉動、空箱拉動、電子拉動(電子看板、安燈系統)、生產拉動等。
基于生產線實際需求進行物料配送,即“后拉式”配送。生產線發出物料需求信號,配送系統根據信號進行配送,確保物料及時到達。
2. 信息流拉動方式:物料的移動過程實際是信息流的指揮過程,所有物料的傳遞都有相應的信息指引,不管是主動送料還是被動送料,都需要信息驅動。信息驅動常見的形式可以是紙質卡片或空箱或電子看板,甚至是電信信息系統。通過信息系統實現物料需求、庫存狀態、配送狀態等信息的實時共享與更新。生產線將需求信息傳遞給信息系統,系統根據庫存和配送狀態生成配送指令,指導物料配送。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采用自動化配送系統,如自動輸送線、機器人等。這些系統能夠根據預設的程序和指令,自動將物料運送到指定的工位或設備上。自動化配送方式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和準確性,降低了人力成本,這也是為了物料配送的主流發展趨勢。
二、配送物料表
配送物料表是物料配送的基礎,這就相當于物料配送員的作業指導書,應詳細列出生產線所需的各種物料,包括物料名稱、規格、數量、使用工位、上料頻次使用容器、單位容量、工位最大最小庫存量,物料暫放位置等信息。通過物料表,可以清晰地了解生產線的物料需求情況,為配送提供準確依據。其中重要的是要根據生產節拍合理規劃物料配送頻次與在制品數量,在制品庫存少,物料配送會過于頻繁,物料配送成本高;如物料配送頻率低,在制品庫存量就會增加。所以物料配送頻率與在制品庫存需要找一個平衡點,在確保沒有缺料的情況下,庫存最低,配送成本不要太高。
三、物料容器規劃
1. 標準化:根據物料特性和配送需求,設計標準化的物料容器,便于統一管理和配送。容器要考慮方便運輸,同時盡量使用小包裝設計減少“翻包”情況的浪費
2. 標識化:對物料容器進行標識,包括物料名稱、規格、數量等信息,方便識別和核對。
3. 容器循環使用:實現容器的循環利用,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環保效益。
四、物料配送車
1. 選擇合適的配送車型:根據物料特性和配送距離選擇合適的配送車型,如手推車、電動小車等。
2. 配送車管理:對配送車進行統一管理,包括車輛維護、保養、調度等,確保車輛正常運行。
五、物料配送區域與線邊儲位規劃
1. 物料配送區域規劃:根據生產線布局和物料需求,合理規劃配送區域的位置和大小,確保物料配送的順暢和高效。
2. 線邊儲位規劃:在流水線線邊設置合適的儲位,用于存放即將使用的物料。儲位應根據物料特性和使用頻率進行合理布局和標識。
六、配送路徑規劃
根據物料主、被動配送模式不同,一般物料配送路徑也分兩種原理:公交車原理和出租車原理。主動配送就是主動把物料配送到相關工位上,有固定的移動路線和固定的“站點”,每次配送的物料較多。被動配送是在被呼叫的模式下配送,點對點,成本較高。所以物料配送時推薦主動配送,公交車配送模式。
1. 路徑優化:根據生產線布局、配送區位置、儲位布局等因素,規劃合理的配送路徑,減少物料搬運距離和時間。
2. 路徑管理:對配送路徑進行統一管理,確保配送人員按照規劃路徑進行配送,避免混亂和延誤。
綜上所述,精益生產咨詢過程中的精益物料配送機制規劃需要從物流與信息流的拉動方式、配送物料表、物料容器規劃、物料配送車、配送區與線邊儲位規劃以及配送路徑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和優化。通過實施這一規劃,企業可以實現物料配送的高效、準確和低成本,為生產線的穩定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