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精益咨詢的現場推行改善課題時,目標設定是一個重要步驟,它直接決定我們的改善成果是否達成,以及是否充分挖掘了現場的改善潛力。
目標設定的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合適的,目標太低,過于容易達成,無法完全挖掘現場改善空間和潛力,目標太高,最后導致超出了現場改善能力,會挫敗現場信心,望而生怯,打擊士氣,課題無法成功。
這就是在目標設定的SMART原則中的“可實現”的要求。那么精益咨詢中如何設定一個不會過高或者過低的合理目標呢?
首先,目標的設定有常見的四個途徑:
歷史最佳——以歷史最佳值作為目標,努力將現場的平均水平維持在歷史最佳值。因為曾經成功達到過,可行性比較高,但是要維持平均水平在歷史最佳值上,還是需要一番努力的。
同行對標——這里的同行,可以是同一個車間、同一個公司、同一個集團等內部的類似產線,也可以是外部同行企業的水平。這樣可以參考已有的成功案例來設定目標。比如,制藥行業的片劑鋁塑機,現在的OEE只有60%,而同行業類似的產線和設備可以達到75%-80%,就可以作為目標值。
領導指令——這個比較簡單,領導或者公司高層的期望值作為目標。注意,這個目標可能沒有直接依據,但是作為現場改善課題,要努力尋找改善機會,克服困難,達成目標。這種目標是先設定目標,尋找一切可能。比如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需要造出原子彈,雖然不知道能不能達成,如何達成,但是要盡一切努力去尋找機會,往往才會創造奇跡。
數據分析——也就是根據歷史數據或記錄,通過數據計算或者針對影響指標的要素進行分析,評估一個可行而有挑戰的目標值。
以上四種方法,在精益咨詢活動的數據分析時,通過計算來制定目標,有兩個要注意的點:
一、 注意剔除數據中的異常值。
為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要刪除或更正錯誤和異常值。判斷異常值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識別異常值的常用方法:
1. 標準差方法:使用標準差來檢測異常值。一般情況下,如果數據點的值與平均值的偏差超過3倍標準差,可以將其視為異常值。
2. 箱線圖方法:通過繪制箱線圖,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數據中的異常值。箱線圖能夠顯示出數據的整體分布情況以及離群點。
3. Z-score方法:計算數據點的Z-score(標準化分數),如果Z-score的絕對值大于某個閾值(一般是2或3),則可以將該數據點視為異常值。
4. 密度估計方法:使用核密度估計等方法來估計數據的密度分布,從而識別出那些偏離正常分布的數據點。
5. 專業知識和領域經驗:在某些情況下,領域專家可能會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夠幫助鑒別異常值。
6. 可視化方法:通過繪制直方圖、散點圖等可視化圖表,可以直觀地發現數據中的異常值。
7. 機器學習方法:有一些基于機器學習的算法,如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和局部異常因子(Local Outlier Factor),可以用來檢測異常值。
8. 交叉驗證:在數據分析中,可以使用交叉驗證方法來識別異常值,比如將數據集分成訓練集和測試集,然后檢測測試集中的異常值。
在精益咨詢的實際應用中,通常會結合多種方法來識別異常值,以確保準確性和可靠性。需要根據具體的數據特點和分析目的選擇合適的方法。
二、 計算目標的時候要參考統計學基礎。
首先,要分析數據的線性回歸趨勢。指標本身就有一定趨勢,和平穩的維持在一個平均值附近,制定目標的時候是有一定區別的。(如下圖)
如果目標本身是有一定趨勢的,要考慮指標本身的推移,在這個基礎上,在考慮改善機會,才能制定一個比較合理的目標。可以將回歸線的斜率作為未來增長率的一個指標,據此設定目標。(右圖)
而如果指標圍繞一個平均值波動,一般來使用標準差來確定目標值的上下界限。例如,目標值可以設為“歷史平均值 ± (1 × 標準差)”,這里標準差的數量根據組織的風險承受能力來調整,可以±一倍或多倍標準差。
另外,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指標有季節或其他周期性變化,比如冬天和夏天指標有波動,對于具有明顯季節性或周期性的KPI,可以使用時間序列分析(如ARIMA模型)來預測未來的值。
總之,精益咨詢活動制定目標是一個科學而嚴謹的過程,在實戰應用時,要考慮以上因素,還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調整,才能制定出一個合理的指標。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